河南省鹤壁市委统战部、市工商联创新构建民营经济领域多元化解机制,助力民营经济领域民商事纠纷、知识产权纠纷、劳动关系争议纠纷化解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,护航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、凝心聚力促进“两个健康”。
建立“2+N”联动机制,强化纠纷化解硬支撑。政法委、工商联为总召集人,公安、检察、法院、司法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、市场监管等部门分管负责同志为联席会议成员,与商协会联动协调、密切配合,共同推动民营企业矛盾调节工作深入开展。出台《关于推进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》等19个制度文件,全方位施策、多角度发力。由政法委和工商联牵头,建立“总对总”在线诉调对接机制,畅通对接渠道,加强信息共享,定期分析研判会商。同时明确各单位责任,纳入市委年度考核,不断提升工作实效。
实施“3111”工作法,探索化解纠纷新路径。搭建三级调解平台。成立鹤壁市商会调解中心,联合法院在市级、县(区)、乡镇(街道)“两个健康”综合实践中心设立鹤商法庭、同心法庭、法律服务室,联合人社部门、市场监管部门成立劳动人事纠纷调解工作室、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室,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。建强一支队伍。市委统战部、市工商联组建由法官、律师、商(协)会代表为主体的调解员队伍,由工商联党组书记担任调解中心主任,健全对调解员聘用、培训、考评等制度化常态化管理。规范一条流程。当企业产生纠纷,自行协商不成时,当事人可通过线上、线下渠道向工商联申请调解;若调解成功,经法院审查符合条件,出具体司法确认书;若调解不成,可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申请立案。完善一项机制。建立健全案件办理督导机制,明确每起案件由工商联、法院一名分管领导作为联系领导和联络员。针对重点案件,实行县级领导包案,确保调解工作实效。
强化助企法治服务,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。实施服务管家、法律服务专员、警务专员、首席金融服务员、营商环境监督员“五位一体”助企服务模式,编制《“五位一体”服务企业规范》并作为地方标准获批实施。市工商联联合司法局发挥“千所联千企”“万所联万会”制度优势,定期为民营企业进行法治体检,提高依法助企和防范法律风险能力。市工商联联合民革鹤壁市委会设立中山法律服务团工作站,9家直属商(协)会与中山法律服务团18名律师签约,精准化提供法律咨询、普法宣传等服务。建立“律所+商会”协调联动机制、指导重点企业建立人民调解组织。
加大法治宣传力度,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。通过多种新媒体、传统媒体广泛宣传鹤壁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。开通12345便民热线、“营商环境”投诉专线、民营经济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等线上线下10余种受理渠道,保障企业问题“事事有着落”、合法权益“时时受保护”。组织各界力量深入企业开展“送法”服务,在产业园区、高铁商圈、企业楼宇等地建立特色法学会服务站点,探索建立“首席+”系列精准服务机制,实行“坐诊、约诊、巡诊、会诊”工作模式,形成“8718”(帮企一把)“1890”(一拨就灵)等法治服务品牌。创新“企业点单+律师服务+公益普法”模式,通过鹤商大讲堂等平台,开展民法典宣传进企业、百名法律志愿者进百企和百场法律公益宣讲活动,提升企业和企业管理人员法治意识,源头防范化解企业经营管理风险。
来源:《中国统一战线》2024增刊